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陈妍宇 报道 7月8日-12日,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专业团队带领学生,前往学校对口帮扶的大新县拔浪村开展“强党性转作风办实事”活动,进行乡村风貌改造调研与实践教学活动。此次活动紧扣乡村振兴主题,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,依托专业专长助力乡村风貌改造,与对口帮扶的村委会携手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
在本次活动中,教师们率先垂范,带领学生团队深入拔浪村的各个角落,展开全面细致的调研。他们走进村庄的村口、公共服务中心、爱心驿站等公共空间,实地考察其现状与村民的实际需求,为后续做环境空间改造规划奠定坚实基础。在调研过程中,他们始终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,耐心与村民沟通交流,详细记录村庄的历史文化、民俗风情以及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,力求从专业角度为村庄环境优化找准方向。


室内与环艺专业的教师带领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,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实践教学。在环境空间改造方面,指导学生针对拔浪村的公共空间、建筑外立面以及道路、河道等环境要素进行设计构思。初步设计的改造方案既保留乡村传统特色,又融入现代设计元素,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如何通过艺术手法提升乡村风貌。








影视与数媒专业的教师指导学生为拔浪村特产珍珠鸭进行IP设计,从草图绘制到形象细化,鼓励学生大胆创新,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乡村特色相融合。学生们积极探索,力求设计出既能体现珍珠鸭特色,又能展现拔浪村独特魅力的IP形,为后续开发相关文创产品、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打下基础。


此次活动是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将专业优势与教学实践、为民办实事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。教师们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带领学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。通过实践教学,学生们在真实的项目场景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,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。
今后,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将继续带领师生团队,不断深化“一技在手、“艺”品立身,数艺先锋、筑梦前行”的学院文化内涵,以拔浪村的社会实践为起点,不断丰富实践教学方式,提炼实践教学成果,把“论文”写在南疆大地上,为建设和美乡村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。